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介绍 >> 学院简介

整体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年的亚非语系,是在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成立的。成立之初开设了5个语种专业,分别是柬埔寨语、老挝语、僧伽罗语、斯瓦希里语和阿拉伯语。2007年,亚非语系升级为亚非学院,当时共开设17个语种专业。至2019年,为了更好地推动北外亚非非通用语种群的建设与发展,在原亚非学院基础上,扩建成立了亚洲学院和非洲学院。

北外亚洲学院是全国外语院校中开设亚洲语种专业最多、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目前拥有30个语种专业(含31种语言),分别是:

东南亚的10个语种专业:柬埔寨语、老挝语、马来语、印尼语、越南语、缅甸语、泰语、菲律宾语、爪哇语、德顿语;

南亚的10个语种专业:僧伽罗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梵语巴利语、尼泊尔语、迪维希语、普什图语、旁遮普语;

中亚、西亚的8个语种专业:土耳其语、波斯语、希伯来语、阿塞拜疆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库尔德语、达里语;

东北亚的2个语种专业:朝鲜语、蒙古语。

此外,学院还于2014年自设“亚非地区研究”二级学科,获教育部批准备案。2015年,开始设立地区研究教研室,是国内首批专门从事亚洲区域国别学教学研究的教研室,为全院开设不同学科的区域国别类课程。

立足于在全国高校中亚洲语种专业设置数量最多,涵盖区域最广,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位于前列的学科综合优势,亚洲学院着眼于国家战略发展对亚洲非通用语高端人才和亚洲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需求,把语种专业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把人才培养工作与亚洲区域问题研究相结合,持续提升亚洲非通用语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凸显非通用语的战略地位,努力为国家周边外交的延伸及国家利益的拓展发挥人才储备及智库建设的作用。


党的建设

在原亚非学院党总支的基础上,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党总支于20199月成立,统一管理亚、非两院的党、团组织、工会和学生工作。党总支目前有党总支委员6人,设四个党支部,分别是第一教师党支部、第二教师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共有党员160人。多年来,党总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总支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0223月,第二教师党支部获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项目并已顺利结项。20248月,本科生党支部获北京市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

师资力量

亚洲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中国教师71其中教授副教授超过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另有超过15%的教师博士在读。教师们的学科方向涵盖语言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学院每年聘请20余名外国专家任教聘任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和学术顾问学院教师常年为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及有关部门的高端外事活动提供高级别翻译服务


专业实力

亚洲学院目前共开设了30个亚洲语种专业其中有8个语种专业为全国唯一专业点是全国外国语院校中开设亚洲语种最多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一共有14个专业入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亚洲学院多年来教研、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刊物亚非研究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同时每年出版一批高质量非通用语教材专著译著辞书学院还主编有国内第一本马来西亚年度蓝皮书《马来西亚发展报告》。


培养特色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员,亚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始终致力于培养复语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的亚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学生在接受高质量语言专业教育的同时,可通过公共选修课、院系平台课等形式选修国别区域课程;除了学习非通用语之外,还可以辅修英语,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并且可以选择辅修某一方向的专业或学位课程。长期以来,学院与亚、欧30多所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拓宽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均有机会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或通过校际交换项目自费赴对象国留学深造。

60多年来,亚洲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综合素质优良的复语型、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他们活跃在外交、外事、外贸、外宣以及教育人文交流等各个领域,为我国与亚洲国家的友好交往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